人們常說:“打雷下雨的時候不要打電話,不然容易被雷劈?!?/strong>這句話誕生在很多年以前,那會兒通訊并不發(fā)達,電話并不常見。
所以一旦發(fā)生在打電話時被雷擊的事情就會迅速變成新聞,引起大家的恐慌。現(xiàn)在電話早已經(jīng)普及,還分為了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。
尤其是智能手機普及后,大家的手恨不得長手機上,一刻也不想分離??墒悄蔷洹跋掠瓴灰螂娫挕币呀?jīng)刻進了許多人的腦海,現(xiàn)在玩手機的人多了,打雷下雨的時候也放不下。
無聊時要么刷視頻,要么聽音樂,可玩著玩著就有點害怕,這樣會被雷擊嗎?還有就是現(xiàn)在人皆愛美,年輕男女都喜歡佩戴各種金屬首飾,有人說帶著金屬首飾也容易被雷擊中。那么,人真的那么容易被雷擊中嗎?
電閃雷鳴是一種自然現(xiàn)象,多發(fā)生在厚重的云層之間,尤其是暴雨前夕的積雨云,云層中有許多的冰晶,它們相互摩擦使得云的上層帶正電荷,下層帶負電荷。
當上下之間的電位差達到一定數(shù)量級,放電現(xiàn)象就發(fā)生了,放電的過程中會產(chǎn)生爆炸,人的肉眼看到的閃電是爆炸產(chǎn)生的閃光,耳朵聽見的雷聲就是爆炸聲。
因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光速,這也就是人類總是先看見閃電再聽到雷鳴。閃電的亮度越大,說明爆炸強度越大,那么雷聲也就會越響。
雷電氣勢磅礴,波瀾壯闊,雷電產(chǎn)生的電流最高可達30萬安培,電壓超過皮卡丘的10萬伏特,靠近就會直接被擊穿。
也因為雷電如此具有破壞力,人類自認識到它以來,一直在想方設法避免被雷電擊中。遠古時期人類對自然一無所知,認為雷電是神產(chǎn)生的,被雷擊中是神的懲罰。
后來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似乎高的東西很容易被雷劈中,于是學著在下雨打雷時不要站在高處。之后人類掌握了建造技術,開始修建美輪美奐的建筑物。
高大的建筑物總是吸引雷電的光顧,偶然的情況下,人類發(fā)現(xiàn)建筑上的金屬總是率先被擊中,有人經(jīng)過改進發(fā)明了第一種避雷裝置。
雷電有四個種類,分別是直擊雷、球形雷、電磁脈沖和云閃。直擊雷是我們常見的雷電,通常需要一個目標,多數(shù)情況下是大地,有一定的概率擊中范圍內(nèi)的人和建筑。
球形雷則顧名思義,它和直擊雷一樣,會尋找目標,人、動物、建筑都逃不了,而且它比直擊雷活潑,會到處亂竄,一不小心還會鉆進汽車里,只不過它威力比直擊雷小得多。
電磁脈沖不會直接傷害人,它們會摧毀一切電子設備。云閃是發(fā)生在云之間的事情,它離人最遠,故也對人的危害最小。
盡管人類利用了科技使自身能夠遠離雷電,但是避雷針并不能百分之百引流成功,每年依然有人、動物和建筑遭遇雷電攻擊。
此外人類的通訊電力設備會因為雷電的電磁脈沖而崩潰,嚴重的還將引起爆炸和火災。因雷電災害導致的損失超過百億,聯(lián)合國也將它認定為“最嚴重的十大災害之一”。
雷電是一種自然界的放電現(xiàn)象,而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帶電體,我們腳踩的地面攜帶大量負電荷,容易吸引到雷電的電流。地球攜帶的電荷有五十多萬庫倫,被雷電擊中也沒有什么危險。
但是,如果在這條回路里加入了其他導體,比如人,那么電流會先到進入人體再接入大地。這個過程的電流超過幾萬安培,電壓上萬伏特。
人體的安全電壓為36伏特以下,顯然超出了安全值,高壓電流瞬間產(chǎn)生的熱量足以將人體內(nèi)的器官燒壞,人也會被燒死,不幸被雷電擊中的人,尸體都是被燒黑了的。
此外,除了空氣柱,金屬也是一個重要的導電材料,金屬具有很好的延展性,里面的電子能夠發(fā)生自由定向移動產(chǎn)生電流,因比起空氣柱,金屬的導電性優(yōu)良數(shù)百倍。
電流都有朝著有利于自己傳導方向運動的趨勢,所以在選擇導體時它會優(yōu)先選擇金屬。這也是人類制造的避雷針為何總是一根尖尖的金屬,它的作用就是引導雷電劈自己,從而減少建筑被劈的概率。
總的來說雷電是一個極其不可控的存在,人類至今無法預測它的走向,故而無法預知自己下一刻是否會被擊中。沒人知道自己是否站在了這條回路里。
更不可能知道自己上方空氣柱的導電情況,或許雷電有時就是那么叛逆,它不選擇導電性能更好的避雷針,就愛劈這棟建筑。
既然知道雷擊的原理,我們可以試圖從傳導路徑遠離雷電、科學防雷擊。首先就是遠離空氣柱,尤其是潮濕易導電的,所以發(fā)生雷電時不要去戶外,呆在室內(nèi),關好門窗,這樣隔絕了外界空氣。
在室內(nèi)躲避雷電的時候不要緊靠墻壁,也不要洗澡,各種電器的插頭要拔掉,盡量使自己處于一個“絕緣”的狀態(tài),不要觸摸金屬管道,不要使用電子設備。
如果雷電發(fā)生時正好在室外,不要打傘,尤其是尖端帶有金屬的傘。不要狂奔,否則步子跨得越大,人雙腿間的跨步電壓也會越大。
不要在大樹下面躲避,不要站在鐵塔、電線桿附近,應尋找有避雷設施的建筑物。如果是在更偏遠的野外,周圍沒有任何建筑可以躲避,可采取蹲下降低身體重心。
且手不要接觸地面而是平放在自己腿上或者頭上,不要打赤腳,一定要穿上鞋子,因為現(xiàn)在好多鞋子的鞋底是用的絕緣材料。如果有塑料雨衣將雨衣套上,摘除掉身上的金屬飾品。
成群結隊的情況下不要聚集,每人之間隔幾米的距離,不要手拉手。如果是在交通工具里遇到了雷暴天氣,應該及時停下,不要涉水,躲在車里不要亂跑。
雷暴天氣時,理論上最好不要用手機,但實際上取決于這會兒用的什么電話。電話分兩種,一種是固定電話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座機,一種是移動電話,也就是我們的手機。
根據(jù)前面提到的雷擊原理,人要進入電路才會被雷劈,所以座機是不能夠使用的,因為座機有線連接外部,一旦雷電擊中了座機在外的基站,電流會順著電話線進入房間。
這個時候人恰好打電話,聽筒與耳朵接觸的一剎那,電路連通,人觸電。關于手機,大家關于它是否應該在雨天時候用有爭論。
有人覺得它沒有線連接外面,不存在導電的發(fā)生,只要在一個相對“絕緣”的環(huán)境中就可以繼續(xù)使用;但也有人認為,手機采取的主要是電磁波。
而雷電產(chǎn)生的電磁脈沖特別強,足夠干擾手機的正常使用。而且電磁脈沖過于強時會毀壞手機,屆時手機發(fā)生爆炸。還有就是佩戴金屬裝飾品,大家都知道金屬容易導電。如果人身上帶著大量金屬物品那么無疑就是移動的避雷針,事實也的確如此,在野外遭遇雷電天氣,最好遠離一切金屬制品,包括人的耳環(huán)耳釘??扇绻窃谑覂?nèi),大可不必摘掉這些首飾。
當然,耳環(huán)耳釘這種小型金屬確實不會增加人體被雷擊中的概率,只是一旦被雷擊中,在有金屬的部位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,所以當你處于野外空曠地帶時,最好還是不要佩戴過多的金屬飾品。
綜上所述,打不打電話和戴不戴金屬飾品完全取決于人所在的地點。如果人在避雷設施齊全的建筑物的室內(nèi),那么完全沒必要摘掉自己的金屬裝飾品。
只需要將門窗關好,不要從事危險的活動,比如洗澡。這個時候如果想使用通訊設備,最好使用手機,不要使用使用座機。使用手機時不要插上充電器,也不要插入耳機等設備,實在要接聽電話,也不要將手機緊貼耳朵,最好離身體有一段距離。
如果是在野外遭遇雷電,盡量不要使用電話,甭管它有線還是無線,也別管這些首飾有多昂貴好看,請及時摘下身上的各種金屬。
雷電對于人類來說不完全是災難,它瞬間釋放的能量超越了許多人造核電站,正是因為能量太過于巨大,破壞力也觸目驚心。
在資源緊張的今天,利用雷電能量也成為了新的能源研究方向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全球每年遭受的雷電上10億次,如果能把這些能量收集起來,可以供人類使用很長時間。
然而雷電太過于捉摸不透,目前人類還無法捕捉到它,只能每次看著巨大的能量釋放在大氣之中,沒能利用上是真的可惜。而且人類目前的科技也沒辦法有效地儲存閃電,實現(xiàn)起來花費巨大,現(xiàn)在來說還不是一項成熟的計劃。
雷電是自然的饋贈,據(jù)古生物學家考察,地球上最早的有機物就是在雷電之中誕生的,雷電可以將空氣的氮氣轉(zhuǎn)化為硝酸鹽,溶解在雨水中落入土地成為氮肥。
這是早期地球的養(yǎng)料,為最初的一批生命提供了物質(zhì)能量,同時也是現(xiàn)在一些地區(qū)氮肥的主要來源。同時雷電也是自然的怒吼,每年都會有生命在它的一閃一暗中消逝。
我們無法預知它的路線,只能做到盡可能避免與它接觸,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被激發(fā)了無盡的創(chuàng)造力,避雷針的誕生讓我們對雷電的恐懼逐漸減少。
另外許多電子設備在設計之中就考慮到了雷電電磁脈沖的影響。時至今日,雷雨天,大家敢在家里用手機看視頻打電話,而不會擔心自己被雷劈中,就是最好的證明。